关于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启东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3-08-17 14:16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年初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只争朝夕抓发展,努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回升、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6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达到南通平均水平,超过全年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4.3%,总量完成全年目标的52.1%,达到序时进度。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7.4%,超过全年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8亿元,同比增长12.6%,超过全年预期目标9.6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9557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0.8%,未达序时进度。

——完成进出口总额197.8亿元,同比增长31.9%,超过全年预期目标26.9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43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72元,同比增长6.1%,总量分别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50.2%、49.9%,基本达到序时进度。

(一)致力稳经济保增长,产业质态更具韧性。一是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制定实施我市贯彻落实省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政策措施60条实施细则,研究制定《启东市鼓励企业扩大应税销售规模的激励政策》,汇编《启东市工业、服务业涉企政策指南》,深入开展“千人千企”挂钩帮服、“节后企业大走访”等活动,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9.6%;累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93.0亿元,同比增长10.7%;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57.7%。实现月度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588.6亿元,同比增长6.7%。部分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工船舶重装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31.9亿元,同比增长14.9%;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23.8亿元,增长11.4%。部分龙头企业带动有力,我市列入“1521”龙头企业培育的50家企业(项目),累计实现应税销售375.9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市比重51.5%;东成电动工具、寰宇东方、林洋能源等10家企业应税销售超10亿元。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6.75亿元,同比增长7.6%。二是服务业稳步复苏。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开票377.3亿元,同比下降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2个百分点。完成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15.3%,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重点行业加速恢复,服务业十四个大行业中开票销售正增长的行业有11个,增长面为78.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开票销售8840万元,同比增长258.7%。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应税销售206.7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启东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修编,希尔顿逸林酒店创成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三是乡村振兴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成13个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开工高标准农田项目4个,建设面积2.78万亩。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列入“2023年度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新增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3个。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展“二品一标二基地”建设,新增绿色食品4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4%。

(二)致力强招引促建设,投资支撑更加扎实。一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断突显。围绕“招商引资提升年”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发力、突破难点攻坚,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其中10亿元(含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10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1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引成效初显,上半年新签约注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28个。坚持将上海、苏南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持续加强专业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引进来自上海、苏南产业项目34个。二是投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围绕全年项目投资目标任务,把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全力在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和服务效能等方面实现突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7.4%;建安投资278.92亿元,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155.9亿元,同比增长5.1%;高技术产业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7%。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我市列入南通市级以上15个重大产业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52.58亿元,超过序时进度17.9%。新开工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制造业项目60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500万元制造业项目55个。三是园区发展动力强劲。启东经济开发区持续提升发展能级,项目建设加速竞跑,总投资5亿元、生产非标准化大型储能系统的沃太新能源项目已正式生产。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全力兴港口、强产业、抓项目,中储粮吕四港建仓项目一期20个仓体全部封顶,卫华重工、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高新区持续优化区域整体规划,强化项目招引质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总投资20亿元昭晟机电项目部分土建竣工。海工船舶工业园做大做强现有产业,不断拓展配套产业,国内最大起重船“秦航工5000”等一批“大国重器”竣工交付。生命健康科技园加快完善公共配套,第一工园·启东生命星湾项目开工建设。

(三)致力抓改革育新能,发展环境更具活力。一是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深化“一件事”改革,上半年办结“一件事”27.8万件,企业群众平均少跑3.5次,平均缩短15个工作日,平均精简材料6份。项目建设审批全流程不断优化,1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数量居南通第一,稳步落实医保改革,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领域总额预算管理,发挥医保杠杆牵动作用,协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起点谋划农村改革路径,组织推荐5家家庭农场申报省级示范。二是创新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推进两化融合,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海四达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强科技人才招引,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79个。强化科技招商,新认定科创项目50个。科创平台加快建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正式运营,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项目合作协议已通过复旦大学审定。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泰胜蓝岛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93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三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扎实推进 “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72条举措,不断巩固营商环境创优成果,“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擦亮。“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改版上线,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办。税银合作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通过“银税互动”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纳税信用贷款,累计发放“税e融”“税易贷”产品230笔共计3.14亿元。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清风”行动,清退违规收费资金1993.41万元。

(四)致力优环境促融合,城乡面貌更趋优化。一是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善《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完成1050亩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编制。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对城区9幢C级危房进行解危。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市政道路、安置房建设、危房排查等33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序时推进。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吕四港镇范龙村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二、三级生态河道建设5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45条,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获省第一等次。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北沿江高铁启东段加快建设,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南、北主塔桩基全部完成,启东客整所地基工程加快推进,站前广场、站前路、世纪大道等启东西站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洋吕铁路先导段建成通车。港口建设持续加强,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首条集装箱国际航线“吕四-日本”近洋外贸直达航线正式开通,码头完成作业量突破三万标箱。推进疏港航道通吕运河启东段改造,完成335省道大洋港桥拆除任务。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保持领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列全省第一。持续抓好化工整治后续工作,提前完成4家沿江企业腾退工作。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华峰超纤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启东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纳入《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大型光伏基地项目。大唐吕四港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纳入江苏省“先立后改”煤电支撑性电源项目(第二批)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五)致力强保障暖民生,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一是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形势,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542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达8800.25万元。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至228元/月,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提高到110元。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12个建制镇“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保障幼有所育,上半年新增备案民办托育机构8家,新建公建民营托育机构1家。30项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截至目前3项已完成,26项达到序时进度,1项略有脱幅。二是社会事业发展优质高效。教育资源逐步优化,校舍建设有序推进,蝶湖中学、蝶湖小学、少年宫新城区学校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室内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正在高效实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新增长三角名医工作室5家;医保便民药店实现镇全覆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不断完善,完成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新一轮招标,建成“启东市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文化事业积极推进,311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免费开放,国际版画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吕四港镇范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惠萍镇东兴镇村云上书屋获评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开放运营。三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数字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入选第二批省数字乡村试点,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获评全国信息化数字政务创新成果。创新实施“平安法治联盟”,打造“多元互动、一站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被评为2022年度南通政法工作十大创新成果,法治建设满意度南通第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大灶”行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仍需付出不懈努力。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不减,部分重点企业减量较多,新增长点支撑力度不够,主要经济板块利用外资发力不足,财税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二是要素制约日益明显,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用海瓶颈突破缓慢,能耗标准更加严格,对项目推进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民生保障有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要求,狠抓落实、力求实效,更加扎实有效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聚焦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推动经济增长再提速。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海工及重装备、电子信息及半导体、新能源、生命健康、电动工具、高端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加快集聚、裂变增长。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助企纾困系列举措,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动态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对重点工业企业逐一分析,及时跟进指导,提供精准服务,充分释放企业产能,确保全年工业开票销售超1400亿元。动态监测“1521工业龙头企业”库、“百强企业”库、“规模工业企业”库和“拟培育入规工业企业”库等,对在库企业运行数据每月更新,不断完善“一企一策”,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培育壮大更多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全年力争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二是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完善服务业规模企业培育库,打造以区镇拟培育企业为基础,开票销售为支撑,新注册企业为补充的服务业规模企业培育库“2.0版”,建立涵盖招引培育、入规纳统、壮大提质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体系。全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800亿元、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幅21%、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5家。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攻坚突破行动,加强交通物流、软件信息、科技研发、检验检测、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力度,重点推进第一工园·启东星药谷、电动工具公共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加快药明康德研发中心、中储粮吕四港建仓项目、广汇能源6#储罐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建设,扩大作物栽培、绿色生产、收储加工等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优做精优质稻米、精品海鲜、绿色蔬菜等“土特产”文章。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开展养殖场生态健康普及工作,确保规模场生态健康养殖占比保持100%。

(二)聚焦项目引领、招大引强,推动有效投资再发力。一是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足用好一揽子高效推进机制,全力提升项目竣工率和转化率,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推进易事特储能、融科钒液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昭晟机电、宇盛特种光缆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全年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新开工设备投资2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100个、竣工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超100个。加快推进2019年以来新开工工业项目“回头看”,确保转化达产项目超50个。深挖企业智改数转潜力,及时跟踪重点项目,加强业务辅导,推进诊断成果加快转化,全年确保完成“智改数转”项目不少于200个。健全重大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制度,畅通联审通办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模式。二是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启东经济开发区聚力提高经济总量、规上企业数量在全市的占比,提升项目质量和园区能级,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和科创项目,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不少于8个。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围绕“一主两新两特”产业定位,发挥港口岸线、产业腹地和风光资源等优势,紧盯中核、中交、中牧等央企国企,加快招引一批重特大临港产业项目。海工船舶工业园加快盘活存量速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跟踪上海外高桥启东船舶基地项目、舟山巨杰海工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天海防务船舶制造基地项目等重特大项目。高新区锁定“高新技术”产业定位,把上海、苏南作为招商引资主攻阵地,加快打造跨江融合产业疏解集聚区,全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20个。生命健康产业园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二次开发”,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承载能级,打造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多渠道开展招商推介,突出重点区域“驻点招商”、产业链条“靶向招商”和目标企业“敲门招商”,全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外资到账超3亿美元。全力以赴促出口保份额,鼓励企业发展跨境贸易、拓展国际市场。做好广交会等国际国内展会组织工作,积极落实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展,帮助企业拓市场、保订单。全力推进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申报,加强对上沟通,争取年内获国务院批复。扎实推进码头泊位开放,确保吕四港区“2+2”码头泊位开放获省政府批复。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能级再提升。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强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协同改革,推进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及医疗管理同质化,名医工作室建设扩面提质。继续深化重大项目建设“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探索推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等创新机制,做细做实项目管家服务举措,持续扩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用”领先优势。探索完善“企管家”“建管家”“碳管家”等细化服务创新举措,实现“水电气讯视联合报装”“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融合评价”新突破,助力项目快速推进。升级企业准入准营准出服务,融合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一网通办”。突出富民强村,继续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二是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加强涉企服务,进一步提升“千人千企”挂钩帮服、服务企业畅聊会、部门挂钩重点产业发展等机制实效。持续深化便利服务,构建以政务服务中心为流转中枢,以“苏服办”“一张网”为智能纽带、以“镇村便民服务”“政银合作网点”“驻沪办事点”为实体支撑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动“市监护企”行动走深走实,继续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清风”行动,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充分运用行政建议、约谈提醒、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手段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实现监管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推广“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开展“一业一查”部门联合监管,提前介入指导,降低涉企检查频次。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打造“智慧办税缴费体验店”,试行无柜台“零距离”服务,拓展纳税信用结果应用。三是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深化两化融合,加快科技创新,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牵引,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2.0的贯标工作。全力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工作,根据诊断结果,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充分挖掘培育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助力我市制造业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进一步完善“市级+区镇”“产业+人才”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确保全年新引培科创项目不少于200个。全力打造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矩阵,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围绕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扎实推进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二期、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少于3家,新增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不少于2家。

(四)聚焦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推动城乡环境再优化。一是注重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全面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年底前完成。完成钱塘江路、衡山路、乌江路延伸段建设,加快小区充电桩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健身路径改造。持续推进文明创建“1549”工程,全力整治交通秩序、小区管理、市容市貌等领域顽疾。对标对点抓整治,加强工作督导治理,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高品质打造农村人居环境,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推进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是加快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紧盯重要交通工程,加快北沿江高铁启东西站站前广场、站前路、世纪大道等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尽快确定规划方案。深化沪崇启城际铁路前期研究,谋划S11通沪高速和上海S7沪崇高速对接方案,积极跟踪推进通沪高速北延项目的工可研究,力争年底前取得工可批复。持续推动平交道口整治工作,完成沿江公路、通海大道、南海公路、王海公路和永兴路东段的平交口归并,提升道路通行交通安全水平。推进供水工程建设,年底完成新建管网25公里,改造完成旧管网3公里。加快推进城区高层住宅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力争完工不少于 300 个点位。三是强化生态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夏、秋季秸秆禁烧工作。抓好“1+3”区域治水试点收尾工作,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力度,建成二三级生态河道72公里。持续推进整市屋顶光伏,力争年底前完成30万装机容量。紧盯重大能源项目,按期调度大唐百万煤机、海上光伏等重点能源项目,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最美江海岸线建设,推进江海堤防达标建设,提升防洪标准,确保崇启大桥以西段和高新区段共计25公里江海堤岸年底全线提标贯通。

(五)聚焦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推动民生福祉再改善。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和相关民政对象救助标准,进一步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实现社会救助扩围、提质、增效,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落实企业稳就业保用工支持措施,继续落实好社保缴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及时兑现企业降本减负政策。做好线上、线下招聘,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持续提升职工医保参保比例,平稳推进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质量。关注妇女、青少年、儿童权益保护,统筹做好福利、助残、慈善等工作。二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启智润心”校本课堂样态,实施“好学校”“好老师”等教育“五好”专项行动,全域统筹布局学校、师资、软硬件等教育资源,确保蝶湖中学、蝶湖小学秋季开学纳新。加快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创成省级示范点2个,村居医保公共服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90%,建立企业医保服务联系点,打造“医保首席服务员”。全力推进公共文旅设施建设,力争获评省级示范小剧场1家。培育提升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力争2家达到省级创建标准。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通海垦牧公司旧址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法治启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保法治建设继续走在省市前列。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大力开展网格基础信息“清仓见底”专项行动,不断深化“网格吹哨、街镇派单、部门报到、闭环处置”工作机制,建强建优网格服务阵地。提升市容精细化管理,深化文明典范城市长效管理,重点抓好市容环境责任制落实、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占道经营管控等重点工作。抓严食品安全监管,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跟踪评价验收迎查工作,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