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东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启东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4-01-23 09:52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年初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回升、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我市排名第21位,较上年前进2位。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0亿元,增长6.2%。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1.7%。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960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600元,增长6.5%。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 坚持稳增长与促转型并进,产业质效实现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创新采取“上旬抓产值、中旬抓营收、下旬抓预报、全月抓开票” 工作推进机制,深入开展“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制定经济率先整体好转60条、向好走强50条,持续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有力推动全市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607.5亿元,增长13.6%,在南通七县市区排名第2;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15亿元,增长9.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9.8%;我市列入“1521”龙头企业培育的50家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829.1亿元,增长16.7%;应税销售超百亿级企业2家,超50亿级企业5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家。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全市临港、特色、战新等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235亿元,增长7.7%。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03.6亿元,增长19.7%。海工船舶重装产业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68.5亿元,增长23.1%。建筑业难中求进,获国优奖6个。

第三产业加速回暖。创新奖励扶持政策、完善考核督导体系,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若干政策意见》,对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七个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专项扶持,推动服务业发展持续恢复。全年累计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59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57.8亿元;新增规上企业41家,服务业产业项目考核在南通持续保持第一方阵,服务业十三大行业中应税销售实现正增长的有11个,增长面为 84.6%。全年新增江苏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家,新增江苏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2家。消费活力持续高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增长7%;举办“苏新消费·惠聚启东”系列活动17场,投放政府消费助力券1517万元,带动消费超5亿元,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数币让利”促进居民消费,建立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领导机制,开展“金融让利促消费”活动,发行以数字人民币归集募集资金的企业债券,总规模7.5亿元,创全国首单。文旅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省重点文旅项目启唐城沉浸乐园五一假期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市粮食面积121.38万亩,粮食总产量335951吨。畜牧水产稳中向好,累计出栏生猪28.5万头,渔业总产量32.38万吨。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78万亩。5家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1家家庭农场入选省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绿色优质农产品创新发展,实施四青作物特色产业优势区项目,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9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

2.坚持攻项目与强招引并进,经济增长后劲持续加强

投资招引“攻势足”。牢牢锁定上海、苏南招商引资主阵地,锚定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项目招引推进机制,全年完成新签约注册5亿元以上内资及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5个。建立“e启跑”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平台,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超目标,新开工8个制造业项目和3个专精特新项目,提前三个月全面完成新开工项目“三季度开工率100%”的目标任务。新开工、新竣工制造业项目“双百任务”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的制造业项目105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500万元的制造业项目102个。认定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1个,认定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

交通建设“加速跑”。推进港口建设和港口能级提升,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全年累计作业船舶248艘次,合计作业量超10万标箱,吕四港内河转运码头工程荣获全国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北沿江高铁启东段征拆工作实现双一百(百分百供地、百分百拆迁),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南北主塔墩桩基完成灌注,启东客整所路基施工进展迅速。洋吕铁路启东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进港支线完成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崇明线,沪崇启铁路规划研究不断深化。S11通沪高速北延工程获省政府批复,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城区干道建设加快推进,钱塘江路、衡山路、嘉陵江路建成通车。

载体平台“引凤栖”。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获评2022年度省级“推进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启东经济开发区聚焦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深度挖掘上海、苏州、深圳等地招商资源,加快布局关联项目,在补链增链强链中打造全新增长极,签约项目中主导产业占比80%以上。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瞄准发展千亿临港产业目标,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100亿元的卫华重工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海工船舶工业园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招引优质项目,完成舟山巨杰海工装备生产基地等签约项目11个。生命健康科技园中城启东生命科学园完成竣工验收,吴中第一工园?启东生命星湾一期目前正在主体工程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不断加快“二次创业”步伐,总投资超30亿元的锂循新能源开工。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稳步推进龙源风电的更新升级项目和龙湾海岛乐园项目。

3.坚持谋创新与优环境并进,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跨江融合深入推进。制定《启东市“深化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合作区建设)”行动方案》、启东市关于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长三角研究所正式成立,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等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签约落户,今年签约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正式运行。积极对接浦东生物医药、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和苏州智能制造产业,高效承接上海、苏南产业项目溢出,引进来自上海、苏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

创新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诊断服务,完成206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19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获评省智能车间6家。积极开展星级“上云”创建工作,94家企业申报通过省“星级上云”。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注重龙头引领,积极打造标杆示范,江苏海四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获评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为我市首家获评的企业。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斩获首届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三等奖。“专精特新”培育稳步推进,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招引科创项目137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9家。加快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北大华东院获国家级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认定;江苏神通高端装备孵化器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12家;举办启东(上海)科技人才合作恳谈会等“百企联百校工程”系列活动12场次,实施产学研项目208个。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12名、省“双创人才”11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排名第9位,较上年前进1位。

营商环境更趋优化。研究出台2023营商环境提升72条举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擦亮“万事好通?益启企”启东营商环境品牌。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推全市重大项目迅速落地、开工、达产,29个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15个项目“竣工即交付”。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清风”行动,督促清退违规收费1993.41万元,惠及290家企业。推进税银合作,累计发放“税e融”“税易贷”产品404笔共计6.86亿元,大力推广线上“非接触式”办税,办理比例达98.7%,居南通各县市区前列。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8位,较上年前进2位。

4.坚持高质量和高品质并进,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城乡建设再发力。《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准,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技术评审234个,在南通率先完成100平方公里实景三维城市建设。科学谋划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完成3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总面积9450.21亩。加强城市配套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305个。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打造“三清四绿”人居品牌,建成三星级行政村49个,“三棚整治”全域推进成效明显。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我市8个乡镇榜上有名,合作镇首次入选。在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1位,较上年前进7位。

乡村振兴再加码。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工作,扎实做好农村河道建设,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07条,获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成效评定第一等次、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成效评定优秀等次。富民强村水平进一步提升,王鲍镇中施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壮大,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90万元,探索建立强村公司,为村集体提供持续稳定的经营收入渠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实现“应进必进”,13个区镇261个村全部实现网上交易,实现成交项目数746个,交易总额9214万元。

生态环境再优化。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8%,PM2.5浓度连续五年全省最低。水环境质量不断稳固,全市17个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为100%,头兴港备用水源地单月及年均优Ⅲ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我市190万千瓦滩涂光伏纳入《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华峰超纤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寰宇东方、吉莱电子获评第四批省级绿色工厂。强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连续四年全省率先完成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江苏省南通市启东(长江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项目。在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中排名第6位,较上年前进7位。

5.坚持惠民生与守底线并进,群众幸福感底色更足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全面落实社保补贴、稳岗返还等助企纾困政策,减免各项社保费1.9亿元,发放就业补贴资金2.1亿元。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4场,新增城镇就业超8500人。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至228元/月,上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820元/月。新建社区幸福食堂1家、农村养老睦邻点18家。持续提升医保参保质效,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95.79万人,参保率达98.5%,12个区镇医保服务站通过示范点验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提高至110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6.17%。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6个1”亮色工程受邀参加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校舍建设有序推进,蝶湖小学、蝶湖中学、少年宫新城区顺利投入使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34家、地市级名医工作室15家,引进北上广医疗团队7组。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升级改造主城区、主功能区的“10分钟健身圈”及全市所有体育活动室、多功能运动场,成功承办2023年CBA夏季联赛、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启东半程马拉松赛等高规格比赛;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对外开放;蝶湖下沉式空间改造项目、华山路公园道项目、瀛东书厅改造项目和3个镇级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版画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新时代理论宣讲阵地和触角向基层一线拓展延伸,“理响东疆?E启讲”理论宣讲团获评2023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解锁‘长寿之乡’幸福密码,描绘‘颐养东疆’崭新图景”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智能高效。基层网络综合治理工作南通领先,“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逐渐完善,我市申报的“启东市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据赋能创新案例应用场景: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支撑政务服务提升”,入围中国“2023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特色评选优秀案例”。“平安法治联盟”不断完善,形成“多元互动、一站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夯实基层治理主阵地。“百村善治”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切实维护市场良好秩序,食品、药品安全得到全力保障。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及“走千企、进万户、守平安”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总体上看,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创新发展驱动力有待增强,对外开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二是能耗双控、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日益趋紧,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较慢,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事业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发展客观形势和现实需求,建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500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900元,增长6.6%。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4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大攀高行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推进经济实现质的合理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推进转型提速、环境提质、治理提效、民生提档,更加扎实有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继续坚持“上旬抓产值、中旬抓营收、下旬抓预报、全月抓开票”工作节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指标数据收集、梳理分析机制,注重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及时性、前瞻性、有效性。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行动,着力做强临港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战新产业,深入实施“1521”工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和规模工业企业培育“提转升级”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运用,确保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持续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掌握存量工业用地的数量、分布,制订更加精准的盘活方案。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520亿元,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9.5%;确保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大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支持本土建筑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行智能建造,提升企业资质,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

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强化服务业专题招商,推动《现代服务业专题招商方案》落地落实,细化服务业全年目标任务、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分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项目招引。进一步推动启东经济开发区、汇龙镇、吕四港、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启隆镇等服务业区域结合各自特色产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打造品牌化区镇招商平台,推动特色区镇成为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加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壮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建立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库,确保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5.9亿元,增长10%。

推进农业产业质效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启东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项目带动基地建设,在农业龙头企业周围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标准化生产。围绕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6.7万亩。加快全市养殖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步伐,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继续开展油菜、花生、大豆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方等建设工作,扩大示范面积,增强示范效应,突破短板环节,提升机具装备,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

(二)聚焦项目招引高效率,全面发力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牢牢咬定项目建设进入南通“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秉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转”工作基调,拼项目、抢建设、优服务,充分发挥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加快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接替有序、梯次推进的良性工作格局,确保重大优质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产得好”。确保全年完成新开工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制造业项目100个,竣工设备投资8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0个,转化达产项目超 50个。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坚持“一区多园”发展导向,持续推进开发园区整合提升,进一步优化完善低效园区企业腾退倒逼机制,推动园区要素资源集聚集约。高标准引领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围绕大进大出,加快培育千亿级临港产业;高新区强化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和培育,打造配套浦东首选地;海工园致力打造更多世界“首艘”“首台”“首批”,建设极具影响力的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园深化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布局,以“二次创业”推动“凤凰涅槃”;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分别围绕争创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优化提升旅游功能配套。

提升外向型经济质效。瞄准北京央企国企、上海上市公司、苏南和广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开展“小而精”专题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其中5亿元以上50个、百亿级2个。进一步调优配强驻点招商力量,增强招商人员的项目质态鉴别力、同等优势说服力,提升落户项目的契合度、优质度。加快探索市场化招商,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立体招商网络,扩容项目储备库,新增有效项目信息不少于600条。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积极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推动企业“走出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聚焦改革创新高标准,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增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梳理拓展“一网通办” 事项清单,强化“一网通办”应用,持续提升异地办理和跨区域办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和“实体驻沪办事点”的事项清单和办件质量。持续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提升“一次告知”“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优化举措的落实质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坚定不移推进富民强村,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继续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于95万元。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质效,全面落实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异地结算等新政策。建立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体系,探索实施异地就医费用结算与本地支付方式改革同步,让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的门槛更低、结算更快、服务更好。大力推行校长和名优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学校间发展差距。

创新驱动激活力。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招引高质量科创项目不少于150个。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聚焦海工装备、电动工具、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参与“揭榜挂帅”、重点研发计划、成果转化等项目。组织实施“东疆科技计划”攻关,开展“百企联百校”校企对接活动,开展高质量产学研活动不少于10场次。积极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推进北大生科华东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确保上半年开放启用;推进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运作;放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产学研效应,逐步增加项目转化功能。大力推动“智改、数转、网联”三箭齐发,实施标杆示范企业创建工程,发挥林洋能源、海四达动力科技、捷捷微电子、英内物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培育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厂等标杆示范企业10家,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0家,新增国家两化融合体系贯标企业5家以上。

提升营商软实力。修订完善《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3.0版,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持续完善政务服务硬软件建设,出台并发布政务服务标准体系4.0版,做好迎接标准化试点终期评估准备,力争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深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试点工作,以群众需求、客户思维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打造更加智慧的自助服务,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探索“AI+政务服务”智慧服务模式。不断优化税费事项服务,深入开展税企共建活动,全面推进“枫桥式”税务所建设,持续开展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力推进税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有效落地。科学制定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深入实施信用助企工程,信用“云修复”比例达100%。

(四)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推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科学谋划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高质量建设沿江沿海生态带、风光带、发展带,有序推动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新城建设和功能片区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区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成片开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推进数据纵向贯通、横向共享。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制定“一镇一策”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推进城镇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5公里,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位300个。进一步推进区镇美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8公里,新建改造惠阳南路、钱塘江路等4条道路,林洋南路建成通车。继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强寅阳镇江夏村和合作镇二效镇2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性修复,再力争成功创建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做好北沿江高铁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继续保障启东境内全线无障碍施工,高铁西站开工建设。南通客整所迁建启东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早日开通运营,调整增加启东火车站始发班次和方向。启动228国道(启东段)和启迪路、启东西站站前路(落客高架)等西站片区道路设计和征地工作,为高铁片区发展打好基础。启动东惠公路建设工程,拓宽改造G40沪陕高速启东南和启东北2处收费站出入口。继续开展疏港航道整治工程配套项目(二期)S335大洋港桥工程,年底前完成工程总量的60%。

加快厚植生态底蕴。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做好重点断面、河道水质达标提升工作,严格防范土壤污染。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大唐吕四港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国信启东热电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实质性开工,8万千瓦永庆储能、20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易事特储能项目完成并网投入使用。推进国家光伏基地建设,40万千瓦Q1滩涂光伏项目力争开工。引导企业绿色发展,重点推动大唐吕四港电厂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组织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

(五)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推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程、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暖心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全面落实市级统筹各项待遇政策,实施国谈药“双通道”和单独支付办法,确保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保障。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强化妇幼健康保障。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推进中心敬老院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布局,强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倍加关爱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让民生底线更牢、底色更暖。

进一步办好群众“暖心事”。持续提升“15 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让更多医保经办业务在基层、在群众家门口“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智慧医保” ,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和“全程网办”。扩大“德润东疆”德育品牌成果,打造“立德树人”“服务双减”“项目创建”三个特色育人平台,持续优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有效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推进圆陀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启隆镇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唐城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评审,力争创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各1个。擦亮“日出江海 梦启东方”文旅品牌,举办“共乐东疆”系列活动。

进一步筑牢发展“安全阀”。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让城市形态更具魅力。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继续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精心组织粮食轮换工作,积极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库项目码头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完善药械监管治理体系,守牢生产生活安全底线。系统推进平安法治联盟建设,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深化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