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启东市城管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管理水平有质的提升”为总目标,牢牢守住“防风险、保安全、促稳定”三条底线,打造“品质城管、生态城管、法治城管、活力城管、廉洁城管”五个课题,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以“六个三”实现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两融合、双提升”。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三项整治”,市容市貌全面提升
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坚持严格管理、疏堵结合,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违法建设整治、户外广告整治,推动形成优美整洁的环境秩序。市容管理常态长效。用好“集中体检+专科门诊”的新模式,全力推进“1549”工程,利用错时定点管理,对学校、菜场、商超等重点区域进行秩序整治。试点推进“门前三包”智慧化管理,完成100余个网格人员和6500余家网格商户信息录入,实现城管、商户、市民“码”上联动。汇聚城管业务“大数据应用池”,创新智慧城管应用场景和“探头站岗、实时监管”的模式,推动城管“大指挥”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劝离流摊12063起,整改乱堆放4064处、超门窗经营11946处,劝导并整改非机动车乱停放115340辆,处理散发小广告和撑牌广告239处。违建管控高压态势。紧扣“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的总体思路,持续开展既有违建“三年清”、经营性违建、公共安全隐患“三清”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主城区共拆除新增违建46起,面积497.7675㎡;拆除存量违建38起,面积2897.571㎡。积极开展红色管家、无违建小区社区双创工作,紫薇一村等5处获评“无违建小区”,4处获评“违建治理红色管家”,局下属执法大队获评“南通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广告整治分类施策。持续开展户外广告设施规范整治提升工作,下发《关于印发启东市户外广告设施整治提升行动的通知》,城区及各区镇开展全面排查并完成数据资料汇总,建立底数清册,加大隐患排查,坚持“重拳整治,销号管理”。完成城区2013年—2018年期间统一制作的1700多块招牌设施等级风险评估。今年来,拆除主城区大型高炮广告5处1629.05平,拆除楼顶、店招、灯箱等各类广告57处1442.61平方米,配合消防大队清理影响消防的二楼及以上封窗广告牌26处1305.05平。
(二)全力推进“三个治理”,人居环境持续焕新
持续以“绣花”之功,完善治理标准,细化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渣土运输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扬尘污染精准防治。实行“日督查”“周研判”“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对我市226个“六类现场”点位实行常态化的联合督查,落实“巡查-交办-整改-复核”闭环管理,充分利用“红黑榜”、建筑业信用体系、扬尘税等工具,全力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市扬尘办共检查点位724个,发现扬尘管控措施不到位问题144处,发出交办单104份,发布扬尘治理督查通报9期。渣土运输规范管理。加强渣土车日常管理,严查运输渣土车密闭不严、带泥上路、沿途撒漏、擅自运输建筑垃圾等违规行为,共计巡查464辆,立案查处36起,处罚金额及没收违法所得约9.469万元。严厉打击跨区域偷运建筑垃圾行为,建立以综合执法巡查网格和村(居)属地网格为单位的立体防控网络,多部门联合查获跨区域运输固废车辆23辆。督促建筑垃圾处置中心终端规范运行,今年以来共处置城区建筑垃圾4.94万吨。餐饮油烟精细治理。依托在线监测平台实现24小时数据采集,在线监测平台300家餐饮店油烟排放超标率降至5%以下。强化部门协作,与环保、市监等部门建立餐饮油烟联动治理机制,起草《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告知书》,加强餐饮经营者油烟污染防治意识,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1000余份。
(三)高效推动“三件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停车难等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多措并举提升百姓幸福感、满足感。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城区53个小区160个点位实施“三定一督”管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定人定岗督导、加强错时巡查。序时推进撤桶并点,截至目前基础施工完成73处,垃圾分类房落地70座,水电接通64处。启隆、圆陀角、东海、近海全域实施四分类,以点带面加快提高农村垃圾四分类覆盖率。餐厨垃圾清运不断规范。落实全域全量收运处置,督促区镇落实餐厨垃圾管理属地责任,与建成区276家餐饮单位及近海、东海、生命健康科技园48家餐饮单位签订收运协议,配置5辆密闭运输车辆集中收运,今年以来共资源化处置餐厨垃圾6200吨。动静交通网络逐步完善。落实共享电动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智慧停车系统长效管理和考核,制订城委办2023年1号文加强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协调设置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点500多个;设计开发启东停车场备案APP,落实停车场的备案工作及安全生产检查;制订废弃汽车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方案、启东市停车难年度治理方案并贯彻落实,划设非机动车停车线1.85万余米,推进落实城区错时共享停车场4处。
(四)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关键工程,从深化改革、素质提升、监督跟进等重点环节入手,全面推进执法队伍法制化建设,提升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实施规范化法治建设工程。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优化办案模式,培育一批执法办案能手,提升执法人员办大案要案的综合能力,全力争创全市优秀法治建设部门。开展3次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率达到100%。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推行说理执法等柔性执法方式,在讲明道理、讲清法律的基础上,推行探索柔性、温情执法。实施系统化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城人之美”大讲堂活动,确保每名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建立健全两级法制审核机制,完善法制员队伍,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法程序,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和办案质量。开展案卷评查,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开展行政案件诉讼风险排查,实行“闭环式”风险管控。实施全域化执法监督工程。强化督察工作,对城镇管理执法队伍依法履职、城市管理重要制度执行、城市管理重大案件办理、城市管理队伍规范化建设等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察,实现14个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全覆盖督察。围绕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安保维稳等工作开展专项督察。
(五)创新运用“三项举措”,公共关系加快发展
以构建“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为工作目标,用好“三项举措”促进城管公共关系良性发展,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群众工作支持。创新服务举措,提高公众参与。组织开展城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垃圾分类观摩会等活动10余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完善公众、团体、媒体等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将城区8座核酸检测小屋升级改造为集“城管进社区”工作站点、临时休息点、便民服务点于一体的“三合一”城管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和市民群众提供便利。激活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启东市城市管理局支持商业载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十二项措施》,现场指导吾悦、凤凰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外摆等活动,督促各区镇、街道进一步规范疏导点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提醒协同机制,在城市管理部分领域推行首违不罚,实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3件,涉及金额九十余万元。落实三网融合,加强公共关系。依托《关于进一步优化街道与市城市管理局协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在街道设立“社区城管工作联络站”,以“N+1+1”模式配备执法队员和协管员进驻社区,打造“三网融合”基地,建立公安与城管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设立城警联动工作站,形成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1700余处。
(六)着力强化“三个方面”,党建引领不断增强
深化党建品牌效应,大力推动“城人之美”党建品牌建设工作,以品牌彰显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化、精细化、特色化。强化品牌效应。夯实党建基础,将“支部建到中队”,持续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机动建设联合支部获评市级机关“先锋支部”,1名党员同志获评市级机关“先锋党员”。创新党员教育,将主题教育与理论学习、重点工作、为民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开展“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迎七一主题党日、“赓续红色基因 树立‘四敢’导向”沉浸式课堂、江海清风馆廉政教育参观等活动;做优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好“红色引擎赋能‘城人之美’ 扬尘治理护航‘天空之蓝’”书记项目的靶向攻坚作用,推动扬尘治理更上一层楼。强化廉政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大会、“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等系列活动,以廉政诵读、书记上党课、“城人之美”大讲堂、签订《廉政承诺书》、组织廉政知识测试、征集廉政主题书画等形式,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做修身齐家、清正廉洁的典范。围绕“三治三促”,深入开展作风问题查摆整改工作,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重要节点发送廉政短信,不定时推送警示视频,严防“四风”问题。强化宣传力度。在做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日常发布的基础上,利用H5、MG动画、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方式讲好启东城管故事,塑造启东城管新形象。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200余篇,视频号推送短视频16条,在人民网、学习强国、中江网、交汇点、江苏治污攻坚、启东日报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报道145篇。线下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条例》宣讲活动、反诈宣防会等,今年以来,联合开展政策宣讲、以案释法等活动1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材料3200余份。
二、存在困难与不足
(一)日常监管缺失缺位。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来,将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相分离,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但在实践过程中,源头监管和末端执法的界限上存在关系没有理顺,日常监管缺位等问题。
(二)执法力量远远不足。由于体制机制加速改革,队伍里新人占比过半,部分精干力量下沉到了乡镇,加之对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要求不断提升,导致城区执法力量不足,城区现有94名执法人员(含外借人员5人),执法力量远远不足。
(三)垃圾分类缺乏合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政府主导占比较大,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程度还不够高,党建引领、协商机制、志愿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投放准确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不懈强队伍,在内修外炼上下足硬功。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城人之美大讲堂培训教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建设,细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廉政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城管铁军。二是强化执法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将各区镇(街道)的城管执法人员划分调整为片区联合执法,并由原来“市属、镇(街)管、镇(街)用”模式优化为“双重领导机制、以垂直管理为主”的模式,实行属地政府与市城管局双重管理,以市城管局管理为主,服从属地政府涉及城市管理执法相关工作的统一调度,实行片区驻点集中办公。三是规范队伍建设。强化对执法办案人员法治培训,重点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和证据收集、文书制作、行为规范等办案实务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业务交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积累执法经验,探索执法技巧,努力打造作风硬、能力强、结构优、善办案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坚持不懈抓业务,在整治攻坚上下足细功。
一是推进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对照《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县)标准》122条项目指标要求,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创建工作。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单位、各街道分阶段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制定时间表和任务清单,定期开展工作评估和专题督查,确保整改有成效,管理无死角,确保达到或超额完成创建要求。二是提升市容精细化管理。积极构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机制,重点推进“门前三包”智慧化管理,全面推进城区范围内“市容和环境卫生智慧责任牌”张贴上墙工作,依托城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日常巡查管控,推进商户“三色管理”。有序推进既有违建“三年清”整治行动,确保严守时间节点完成清单销号任务。常态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三清”整治行动,实现公共安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持续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不断净化城市视觉空间。三是提升污染防治成效。深化扬尘治理工作,发挥部门联动,强化科技赋能,把握治尘难点,用好“督查、交办、考核”指挥棒,以督查促落实,以整改促成效,夯实治理成果。加强渣土车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查,严查无资质、带泥上路、未密闭、车身不整洁等违规运输行为。不断完善渣土信息综合数据库,依托数字城管监管平台对渣土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责任追查、证据固定,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三)坚持不懈拓举措,在垃圾分类上下足深功。
一是持续推进城区撤桶并点。依托2024年“撤桶并点攻坚年”目标任务,同步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拟建设151个点位。加强部门协同,联合住建、公安、街道、社区等单位全力攻坚,确保完成上级部门制定的工作任务。二是持续提升“三定一督”管理质效。深入开展小区“三定一督”四分类管理,将2023年建成垃圾分类房小区全部投入运营,督促环卫公司在每个点位落实督导员,指导小区居民正确分类。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和强化居民群众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加快海洪路建筑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度,基本形成建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三是持续推动农村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巩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既有成效,力争所有行政村全部实施四分类。督促区镇餐饮单位、机关食堂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实现有效收运处置。继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督促区镇加强日常巡查,建立立体防控网格,及时发现偷运偷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行为,推动农村集镇环境质量与城市容貌标准同步提高。
(四)坚持不懈优服务,在为民工程上下足实功。
一是持续深化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做好城管驿站建设,站点做到人员对外公示、职责清单上墙、建立工作台账。指派专人负责联系各社区城管站点,对各社区“城管进社区”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问题清单逐项对标销号,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加快编制《关于持续优化信用管理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对12345热线、市长信箱等公众参与平台市民来信、投诉、建议等事项,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形成工作闭环。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开展舆情风险分析研判,做好正面应对和处置。三是持续规范停车管理。加快推动停车资源信息全部接入启东智泊平台,建立健全停车经营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强化属地和行业管理意识,充分应用停车设置备案APP方便市民进行停车备案,加强对备案停车场环境卫生和停车设施整治提升,不断优化停车服务。加强错时共享停车场长效管理,落实运行主体和监督管理的三方责任,在前期开放四处共享停车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优化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