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安委办多次专题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推进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先后下发《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4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2024年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工作清单和相关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四个一”行动,实现市领导领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安全生产“双挂钩”;市委市政府领导按照“常委分片、市长分线”的方式,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四不两直”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双月”督导服务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广泛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宣讲,受众达1.3万人次;迎接省第安全生产第五督导组督导检查、南通市第二安全生产巡查组巡查检查及南通市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全面督促整改并闭环现场督导检查交办问题177个,书面移交举报33个;对区镇、部门开展季度督导工作,前三季度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519个,开展重大隐患明察暗访,发现并交办重大隐患23个,全部完成整改;11月份对东海镇和汇龙镇开展了安全生产巡查,发现问题隐患135条,包含重大隐患6条,全部督促完成整改。
二是坚持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照三大重点42项重点任务开展集中攻坚治理,在安全理念、安全法治、安全责任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项工作稳定有序;推广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全面摸清夯实全市社会面小场所底数,建立“一场所一档案”;开展“保安全、护稳定”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全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解读培训200余场受训8000多人,累计排查整改重大隐患415个,形成隐患共排查、问题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不折不扣落实“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持续拧紧责任链条,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把关推进、其他负责人各司其职,对问题隐患集中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群体持续加强安全管控;承办2024年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台风来临之际造船门式起重机械在吊运分段的过程中发现险情依规处置、逐级上报的救援处置流程,紧密结合当前安全形势,契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求,全面提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安全发展基础愈发牢固。全市2722家工贸企业完成年度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报告率达100%,填报较大以上风险企业每月开展扫码自查率达80%以上;围绕5项18条重点内容,全面分析研判全市“厂中厂”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薄弱环节,摸清企业底数和生产经营现状“一本账”,全市推广安装一键响铃报警装置897套,烟感报警装置6417个。同时积极选树示范典型,全市已培育示范企业8家;组织专家对全市涉爆粉尘企业进行分级分类“全覆盖”精准治理,全面改造实现除尘工艺“应湿尽湿”、互联互通管道“应拆尽拆”;推动19家危化企业建立类比排查制度、内部奖惩机制,其中广汇能源类比排查的经验做法在全南通市进行讲解分享;扎实开展化工和危化品安全全链条治理工作,推进重大危险源企业2024年专项督查、市级交叉检查、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专项治理等危化品领域各项隐患排查,督促整改一般隐患846条,28家企业完成五位一体平台创建,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接入省市两级平台;加大对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监管部门联合执法。
四是坚持秉公执法、严格监管,依法治理水平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将重点执法检查与C类抽取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行政执法的信息化、法制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行“三会一单”执法模式,以大案要案为突破,突出重大风险隐患和高危关键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对事故瞒报情况进行严肃惩戒,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构建“不敢瞒、不能瞒、瞒不住”的事故防范和惩戒长效工作机制,上报省典型案例5起。
五是坚持宣教融合、入脑入心,提升安全意识卓有成效。率先承办南通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工作现场会,总结工作成效,交流特色做法,推进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强化部门联动,整合教育、消防、住建、交通运输等宣传资源,建设3个消防安全微体验室,累计接待1万余人次;扩大“五进覆盖面”,投资200万余元,创新编排具有鲜明启东特色、江海风情的安全宣教文艺节目,持续深入全市各镇、园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巡演40余场次,组织企业员工、社区(村居)居民、学生观看安全生产主题警示教育电影共计130场次,受众10万多人次;活用载体平台,开辟“应急在线 蓝盾东疆”主流媒体专栏,整合发布原创科普视频《小曹说安全》9部。同时持续加大教育培训,“6月安全生产月”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近6000场,参与224031人次。
六是坚持专常兼备、平战结合,应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创建基层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机制,深刻汲取“4.30”“6.10”强对流天气灾害经验教训,探索建立市、镇、村三级临灾避险规范化工作体系,形成以防范应对联动机制、临灾避险转移方案、风险隐患排查清单“三个一”为核心的试点成果,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厅认可,拍摄宣传视频在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并作为试点经验推广至全省;充分发挥基层力量,组织全市695名灾害信息员培训,处置隐患信息1137条;持续推动公共安全保险落地生效,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专项行动;修编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险预案及重点险工防御预案等6个,推动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共计39支1237人,涵盖专业防汛队伍3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