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认真落实南通、启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在发展速度、质态、成效全省领先的要求,以实现“打造全方位接轨上海新高地,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第一目标”,突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三大重点”,加快企业招引向产业招引转变、项目建设数量向质量转变、园区全面建设向精准配套优化转变、党建亮点建设向全覆盖转变的“四大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四大提升”。1-6月份,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79.76亿元,同比增长0.6%;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3.2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17.49%。
一、在招商引资上解放思想,打造鲜明主导产业
紧紧围绕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壮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以产业为招引第一条件,企业高精尖为关键。逐步实现开发区产业集聚目标,形成产业优势。今年1-6月份,签约项目10个,包括总投资11.7亿元的锋晖新能源复合材料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药明康德动物试验和化药研发基地项目和总投资3.6亿元的托伦斯半导体项目等。其中新能源项目2个,半导体电子信息项目3个,生物医药项目3个。
一是坚持招商专业化。加强与中介机构合作力度,在与上海三熙大数据合作的基础上,与国外知名投资咨询机构莱坊和吉萨咨询建立委托招商关系,重点针对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开展招商选资工作。
二是探索与孵化机构共建模式。利用科创大楼、北大生科院等现有载体,建设科研共用平台,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三是优化项目评审制度。对项目投资强度、科技能级、亩产税收、安全环保等逐一把关,确保项目质量高、绩效高、能耗少。明确将亩均投入从350万/亩提高到400万/亩,将亩产税收从20万/亩提高到30万/亩,约定资本到位、开工、竣工、达产等关键时间节点。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在原有4个驻外招商分局基础上,新增半导体电子信息分局、苏南分局和北京分局。充分利用新组建的招商国际部,坚持国际视野、站在产业前沿,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制定《启东经济开发区2018年招商工作指导意见》,做到鼓励先进、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二、在项目建设上解放思想,突出重特大项目优先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项目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牛鼻子”,开发区着力推进重特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迈向高层次、支撑发展高质量。上半年,我开发区经南通已认定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13个,工业项目11个,服务业项目2个。其中包括总投资20.6亿元的北大生科华东产研院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至纯高纯工艺生产专业设备项目、国动通信设备制造项目、韩华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等4个超10亿元项目。南通已认定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10个。在南通市项目建设考核中位列第4。
一是紧盯项目抓重点。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奋力在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特别是全力保障国动装备、捷捷微、盖天力益生制药、交大孵化园、申龙客车核心零部件、锋晖新能源6大项目今年全面开工。
二是强势推进扣节点。全区成立五大项目推进工作组,将全年17个亿元以上拟开工项目全部分解到工作组,细化到责任人。全面剖析项目推进流程,将从项目备案到办结施工许可证的全部工作分解成分成14个节点,倒轧时点,挂图作战。运用项目建设“6个2”工作法,落实项目推进周汇报工作制度,做到服务精准、工作高效、推进有效,确保项目如期开工、竣工、投产。
三是优化服务去痛点。激励企业产业升级、智能改造,以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扎实开展“2018年企业调研全覆盖”工程,结合新成立的八大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五大工业服务片区,对企业进行网格化管理、条块式服务,确保形成“规上企业再扩张,规下企业抓转型,停产企业牵线促合作,散乱污企业依法严整治”的良好局面。完成186家工业企业的工业闲置空闲土地调查,梳理出空闲面积878.1亩。探索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改革,缩短工业用地使用年限,提高土地产出率。筹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重点解读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发展导向。
四是强势推进消隐患。以“一图、两单、三卡、八必须”为主线,在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等七大行业开展安全风险排查辨识,已完成风险辨识管控工作企业105家。实施企业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督查,进行安全生产事前处罚2起,配合市安监局处罚6起。
三、在园区建设上解放思想,精准发力民生需求
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园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力推动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区园区建设已经从全面建设向精准建设过渡,从群众“有的住”转向“住得好”。锦绣四期综合配套正在进行外墙施工、凯旋路室内菜场结构封顶,确保年内竣工验收。南苑路邻里中心已完成桩基工程、园区文化广场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富源二村已完成小区改造工程,准备组织竣工验收;海洪新村改造工程正在编制标底。互联网中心环路即将竣工验收,松花江路、牡丹江路改造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不断加强日常市容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日常市容管理工作,确立以疏为主、以管为辅的工作思路,切实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基础。严控违法建设,拆除中邦上海城、申港城等15宗新增违建,共计建筑面积715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63起,拆除面积12300.79平方米;拆除市控违办交办违建43起,拆除面积2284平方米。完成头兴港河整治区域69家场所的签约工作,其中68家基本完成自拆,剩余1家新联建材正在拆除过程中。
三是有效提升安置小区环境。安置工作重心已经从大建设向建设与小区环境提升并重转变。今年以来,已完成凯洪家园B区二期、凯洪家园C区二期、海洪新村西区、锦瑞花苑建设,共计2914套。全力加大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完善物业管理+政府监督模式,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安置小区居民幸福感。完成对大洪村9组、10组,共89户的拆迁工作,交出净地。
四是加快推进路绿水美天蓝。按照“道路植绿、沿河布绿、空地造绿、见缝插绿”的绿化全覆盖原则,已完成科汇、科创、科苑路等道路绿化,人才公寓安置房景观、善成三村南区景观等小区绿化。加快推进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人民路河、银河路河、紫薇路河及南苑工业区河道主要排水口的摸排工作,后续将采取截污、清淤、生态修复和换水修复四个步骤进行水体整治。海洪南路污水管道已进场施工;人民西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通江河、南苑工业区河道、世纪大道北侧河道等泵站正在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
四、在党的建设上解放思想,夯实基础党建全覆盖
启东经济开发区已经从打造党建亮点向全面加强园区党建工作转变,实现党建工作有品牌更有基础,力争全市领先。
一是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按照启东市委“强基固本年”行动部署,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园区实际,创新建立“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下设“企业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和“居民党支部”。“企业联合党支部”由现有企业党支部组成,坚持整体谋划,注重统筹推进,构建“园区党工委--服务中心党总支-企业联合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流动党员党支部”由流动党员组成,实行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实行“组织关系在原村党总支、组织生活在片区流动党支部”的双重管理,开创农村党员管理的新模式。“居民党支部”由关系和居住地都在所辖区域的非农村户口党员。
二是制定制度,保障落实。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村)党组织建设考核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开展“365”党建品牌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对服务中心、机关、各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作了规范。
三是树立品牌,强化引领。继续推进“365”党建品牌工程:通过打造3大平台,建成一批能够满足开发区党员需求的教育、活动、实践和展示平台;开展6项活动,形成一批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5大典型,发挥园区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榜样引领作用。
五、在队伍建设上解放思想,打造过硬工作作风
今年以来,我区从领导班子到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普通工作人员,认真剖析自身在政治定力、工作思路和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着力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突破盲目自满、因循守旧等消极观念,特别是在“思想大解放、发展高质量”大讨论活动后,全面推进自身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最基本的请销假制度,到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共下发规章制度13项,制定《2018年度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机制,我们将用制度出规范,用考核出压力,用奖惩出动力。突出专业化用人导向,充实力量,配齐队伍;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
二是明晰职责,狠抓落实。一切目标的实现,关键看落实。我们大力倡导定了就干、干有成效的工作导向,推行周例会、月汇报制度,把目标变节点,把节点变责任。树立时效意识,以责任激发主观能动性,确保时时有推进。弘扬担当精神,班子领导强化条线负责制,积极组织、大胆指挥、敢于拍板、勇于负责。管理服务中心书记转变思想,全面进入属地管理者的角色。区、管理服务中心干部履职尽责,以第一责任人的心态,反映问题,提出切实解决方案。
三是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思广益,不断提升整体合力和工作成效。以“五一联欢会”、乒乓球联赛等团体活动强化团队观念,做到“对内一条心、对外无杂音”。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大办公会议等,从思想上杜绝推诿扯皮习惯。举行“思想大解放,发展高质量”大讨论暨“双学双比”主题活动,全力推动政治高站位、推动工作高标准、推动服务高质量,特别是确立了省内以苏南先进省级开发区、省外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对标找差,跨越赶超。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要求为指向,紧紧抓住转型“关口”、开放“窗口”、发展“风口”的黄金机遇期,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发挥好“项目建设主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接轨上海主阵地”作用,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按照“产业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
继续以主导产业集聚为关键,实现跨越赶超。
一是提升精准招商效率。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名单,深耕细作,驻点招商。利用已有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名单,配合以企引企,排摸招商。同时,对拥有核心技术的孵化期企业,跟踪招商。
二是发掘平台招商潜力。针对北大生科、上海交大、张江药谷等合作共建平台组建对接小组,以人员派驻、信息互通、企业论坛等方式深入挖掘招商潜力。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上海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沟通,深层次交流,扩大开发区影响力。
三是坚持招商队伍专业化、精英化。充分利用招商国际部,扩大招商范围,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强化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加强中介结构委托培训,同时开展以深刻了解开发区企业现状、产业基础、产业规划为目标的内部培训。
二、按照“企业集中”,坚持效益导向,紧抓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立区、项目强区,聚焦重大项目,聚力攻坚突破。
一是高点定位攻项目。牢固树立以进入南通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梯队的目标,牵住重特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在重特大项目、项目竣工率、转化率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攻坚,努力形成重大项目引领、优质项目护航的格局。
二是问题导向优服务。以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工作,畅通沟通渠道,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建立企业数据库,归纳分类。
三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保持以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提高新项目入驻门槛,加快老企业转型发展,督促闲置土地开工建设,支持停减产企业腾笼换凤。
三、按照“功能集成”,突出配套提升,打造魅力园区
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相融,产业城市互动,宜业宜居宜商共享”的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科学前瞻的规划,从产业特色、空间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加强谋划和落实。特别是形成产业集聚区,实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充分体现“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理念。
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区生活功能配套建设进度,同时,有针对性建设过渡设施,满足周边居民、企业员工购物、就餐、文化娱乐等生活需求。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园区环境整治、违章建筑拆除等专项治理工程。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开发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系统推进治水,夯实河长职责,推进河岸共治。
四、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因地制宜,加强社会管理
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管理“开发区模式”。
一是完善管理服务中心体制。加快理顺管理机制体制、完善工作职责分配、学习探索服务方法,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做决策、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二是突出环境管理长效化。完善安置小区物业长效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控违拆违任务,严防违章搭建返潮。实行市容网格化管理,同时有效疏导市场需求,彻底解决城市脏乱问题。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监管专业化等方面的整改落实。特别是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天网工程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库等,营造安全生产时刻不放松的良好氛围。毫不放松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第一时间处理初信初访,不折不扣做好化解积案回访。
四是强化文化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统筹规划公共文化设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主动发掘,全面宣传启东经济开发区特色元素,形成开发区人的向心力。针对开发区拆迁户多、安置小区多,人的城镇化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多种文化传播方式,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