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经济开发区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 启东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2 09:5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启东经济开发区将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我市在“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中力拔头筹,作出园区应有贡献。

(一)坚持产业先行、育企强企,着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稳定运行质态。锚定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多产业链领航企业。2025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00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380亿元。力争增加值增速20%以上。

打造产业集群。在当前新能源产业价格持续下跌严重影响应税销售的不利形势下,鼓励捷捷微电、至纯科技、盖天力、艾力斯等泛半导体及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做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经济规模。力争明年实现增速超20%,产业占比超35%,实现园区经济增量。

织密服务网络。探索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新服务体系。适时启动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着力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顺畅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政府+市场”的共治格局。

(二)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招商工作转型。有效整合开发区、生命健康科技园、锦汇集团、招商公司等多元招商力量,实行一体化运行。2025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外资项目不少于4个。

严把落地项目质量。严把投资强度、技术水平、产出贡献“三道关口”,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破除拼资源、拼成本的招商路径,让懂产业、善研究、会算账成为招商员能力标配,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经济增长。

优化项目全程服务。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将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综合能耗等资源指标向重大项目优先配置。2025年,新开工项目30个,其中5亿元以上10个;新竣工20个,其中5亿元以上6个;专精特新6个;5亿元以上转化达产5个。

(三)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着力培塑高质量发展优势

狠抓主体培育,壮大创新“主力军”。全面加大新项目招引力度,结合培育战新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强科技招商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已落户项目,全力夯实“科创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链条。

坚持多管齐下,营造创新“好生态”。针对上海、苏南等地科创项目科技含量足、配套要求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等特点,不断完善现有科技支持政策。针对发展初期的科创企业,定期走访调研,帮助企业在合理的布局规划中,实现快速有序的发展。

推动区域协同,搭建创新“新平台”。充分发挥园区现有区位优势,深入拓展项目引育渠道,与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在产业协同、区域合作方面深入交流,探索在高端人才、科创项目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四)坚持特色发展,要素统筹,着力打造现代化专业园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华石路、国科路、上科路、海科路二期道路工程建设,总长度约3.4km,总投资约2.4亿元。抓紧张江路、钱塘江路、林洋南路、港西路、引河北路等其余14条道路土地征收和道路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道路总长度约18.5km,总投资约9.5亿元,征地完成即进场施工。

强化平台载体引领。加大闲置厂房盘活力度,重点推进优思通信、力达环保、兴平机电等闲置厂房再利用。加快平台建设,提高锦汇一期厂房入驻率,加快锦汇二期厂房的建设进度和三期的成片开发手续报批。借助园区空间盘活契机,重建、改建更多高标准厂房,扩大中小轻资产的项目落户能力。

深化科创基金运营。进一步向投资管理集中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型,使基金投资决策更为高效,投后管理更为专业,项目导入更为精准,充分发挥资本助推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抓紧对接洽谈的芯动能、康橙资本、约印医疗、龙鼎资本等多支产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