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经济开发区202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启东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8 10:33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聚焦质效提升,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做强市场主体,做大经济规模,做优产业结构,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引领发展,规上企业梯度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韩华新能源、林洋能源、海四达动力科技、药明康德、启微半导体、乾朔电子等重点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扩大投资,延伸产业链,做大新能源、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不少于250亿元,增幅不低于25%,全市占比超20%。加快规上企业梯度培育。严格执行《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和《关于促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办法(试行)》,对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亩均销售、亩均税收和单度电产生应税销售三个主要指标,科学评定ABCD四类企业,力争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20家,园区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服务能级全面提升。全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园区生态软环境,实行“柔性执法”和企业“精力减负”,让“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企业需要、部门报到”成为常态。安全生产、环保等工作,要步骤前移,做好预检、辅导,杜绝以罚促管。企业服务、政策宣传要关口前移,到企业里,面对面宣传、宣讲,杜绝“一发了之”。

(二)聚焦项目招引,厚植产业发展新潜力。精准把握三个“80”的工作目标,确保在手在谈成熟项目实行优胜劣汰,项目数动态保持80个;新能源、半导体装备及材料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不少于80%;“专精特新”科创项目占比不少于80%,要以慧眼识珠的敏锐,招引优质项目。全员招商。设立产业招商组、科技招商组、生产性服务业招商组、以商引商组,全力营造全区上下人人参与招商、个个能招商的良好氛围。力争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拓展渠道。更加注重基金招商,开展“基金+项目”招商模式,充分发挥半导体产业基金及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作用,以资本撬动产业项目落地。切实加强平台招商,充分利用北大华东产研院、清华力合等载体资源,精准对接上海重点园区和载体,积极构建互联互通良好合作关系,及时掌握、收集一批项目信息。注重外资。挖掘外资中介、社团组织,积极对接美国商会、欧盟商会、日韩社团等,合作举办招商活动,大力推介园区良好投资环境。瞄准日本、韩国等地区,紧盯上海和苏南地区有扩张需求的外资企业,突破制造业外资项目落户瓶颈。以高标准厂房二期、力合科创基地等为承载平台,重点推进易事特能源装备、圣坦撒罗齿轮箱和神州高芯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力争2022年制造业外资到账不少于4000万美元。

(三)聚焦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始终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全面排查、妥善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助推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制。深入实施班子成员挂钩项目推进制度,及时协调办理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管理制度,落实专人,每日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提醒、约谈施工计划滞后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早投产。强化项目建设会商制度,通过现场督查、定期调度、会办交办、会议点评等多种举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加快推进亿纬林洋、药明康德等已开工项目建设,通过倒排时间节点、流程式推进等举措,确保在年内取得实实在在形象进度。大力推进吉莱功率半导体、易事特、华阳制药等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8个。进一步严控供地标准。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向新能源、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生物医药主导产业进行资源倾斜。对拟落户项目,从成熟度、贡献度、关联度等三个维度,实行“三看”评价法,对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快落地、早达产。对新签约项目,增加投资项目承诺条款,实施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估制度,对“围而不建、建而不投”项目,坚决保留收回土地的权利。

(四)聚焦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勇于开拓,率先发展,因地制宜,在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上,冲在前、出亮点、做示范,为园区经济转型发展探索新的道路。深化创新驱动。大力招引落户及本土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对照南通最新的科创项目招引培育考评办法,确保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良好态势。加强人才招引。坚持产才融合,根据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研究出台园区人才配套政策,协助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北大生科、力合科创平台,导入优质科创项目。。紧盯双创团队组建,做好项目申报服务,保质保量完成申报任务。优化平台载体。支持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依托力合科创,在科创孵化、创业大赛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与至纯科技,共同建设半导体产业公共平台,提高产业服务能力,打造南通沿江科创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承载地。

(五)聚焦全域统筹,展现区城融合新形象。深入践行产城融合理念,完善功能布局,做到配套标准和管理水平双提升。积极开展各项规划编制。针对园区行政区划调整,结合三线划定及国土空间规划中间成果,开展约70平方公里概念规划。进一步深化华东院编制4平方公里“沿江科技新城”概念规划作。对钱塘佳苑幼儿园、军分区商服用地、开发区小学、强村加油站搬迁、华石路公交首末站等控规局部微调。完成园区洪水影响、水土保持和地震安全性区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全面打造功能配套升级版。完成金桥路、科创路道路改造工程,确保年内通车。完成科苑路管道工程和钱塘江路蒸汽管道工程,确保9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药明辅路完成施工。加快雨水管道检测进度,7月底前进场,11月底前完成所有雨水管道的检测工作。提前做好2023年“333”提质增效达标区区域管道检测、设计工作。深化巩固环境治理新面貌。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完成吉莱微电子、华舟医药和亚联机电三家VOCs综合治理和中石化启东加油站、中石化开发区加油站的三次油气回收改造项目。加快园区电镀中心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并通过上级生态环境部门验收。深化园区河道断面长效管理,加强对水体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园区生态环境。着力推进雨污水管网综合整治,做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工作,对全区破损的污水管网进行修复,确保园区污水不外流、泄露。

(六)聚焦共治共享,推动民生福祉新提升。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围绕提升保障水平,优化公共服务,筑牢安全底线,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确保村居、企业、建筑行业、三产服务业疫情防控工作全覆盖。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领域排查,特别注重对入境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启人员的排查管控。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经分离改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及时公布相关财务信息,确保三资安全和规范化管理。做好拆迁区域预征地块和新增国征公告地块的征地二费发放和保障安置推进工作,服务好开发区项目建设,保障好被征地农民生活。做好各类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对低保对象开展动态核查,变更动态信息,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力打造平安园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联络员、社区民警、平安法治志愿者、村民组长等工作力量作用,加大平安法治宣传。继续做好国家安全、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深入排查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提前预警,及时处置初信初访,加大力度消化重点案件、重点信访人员。

(七)聚焦自身建设,推动治理能力新成效。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用党建“红色引擎”激发扬帆奋进的澎湃动力。突出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实效。坚持以“抓好党建、构筑和谐、促进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为突破点,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质服务等重点工作中去。发挥好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务+政务+服务”作用,大力营造“红色氛围”。强化担当有为,做到高效干事。继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扬牛劲、焕发狼性。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继续开展好“聚智聚力?发展大讲坛”活动,凝聚发展共识、集聚发展智慧、凝聚发展合力。动态调整人员能上能下、岗位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机制,持续激发队伍活力。坚持清正廉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和惠民资金领域“小切口”治理,开展下沉式监督,形成严实有效的内控体系。精心筹划组织“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活动、国际反腐败日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线。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履行整改主体责任,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