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镇围绕全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重大战略任务,紧扣“配套浦东首选地”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各项重点工作,区镇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建立由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四个工作组组成的工作专班,围绕各项重点指标,常态化开展调度研究,全力挖掘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全市贡献份额。经济总量加快提升。1-6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0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65.1%,快于序时进度近15.1个百分点;1-6月实现规模工业销售96.79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17.2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市份额15.6%。有效投资保持增长。1-6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12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民间投资46.7亿元;完成建安投资45.32亿元,同比增长25.0%。消费市场持续活跃。1-6月份,分别完成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86398万元、14850万元、1057万元和6019万元;完成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开票销售16726万元。
(二)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全力推动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招商引资方面。坚持深耕上海总体战略,紧盯“一主两优”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区镇累计到账外资450万美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人民控股、海博思创等一批高质量、链主型项目的落户,标志着落户项目在投资体量、产出规模、行业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项目建设方面。坚持每周项目例会制度,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围绕低空经济、商业航空等未来产业,委托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开展规划研究;加强与中国商飞临港基地互访,全力争取纳入其100公里范围内配套园区目录;源动力航空、天兵科技等一批优质领军项目园区正在加快对接。截至6月,新开工5亿元以下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制造业项目11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800万元制造业项目5个;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三)发展质效有效跃升。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全面统筹企业培育、空间再造等各项工作,现有存量效益加快提级。企业培育方面。围绕项目体量和科技含量两大主要路径,持续建立健全四大培育库,统筹推进各项培育工作。1-6月份,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通过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南通市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一季度,完成“智改数转网联”未诊断工业规上企业自评估指导数62个;8家企业入围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空间再造方面。以三年行动(2022-2024)一期收官为目标,推动五大专班实体化运作。截至目前,完成空间再造面积约370亩,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新项目4家,全年力争完成700亩,实现三年2000亩顺利收官。
(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围绕全市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目标,全力狠抓“创新、人才、科技”三大变量,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完善。平台建设方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持续实质化运作,截至目前,共有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超20名硕士以上研究人才入驻,与16家企业达成长期技术合作,累计解决技术需求超20个。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各类招商引资推介会和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提升人才招引宣传的“靶向性”和“直观性”。截至目前,完成国家级人才计划有效申报数30个,其中获得市级以上重点推荐项目数9个;引进省“双创计划”人才5.5个,协助企业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1名。科技创新方面。坚持“招引”“培育”双向发力,协同推进科创、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招引。一季度认定南通市科创项目7.5个,二季度申报科创项目7个;辅导第一批37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申报数占全市35.5%;申请发明专利超300件,申请数占全市20%;新增来华工作许可证A证6件,新增数位居全市第一。
(五)乡村振兴扎实前行。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挖掘园区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方面,以产权清晰、收益保障、资产增值为目标,成功组建由20个行政村共同入股的强村公司。目前,强村公司首个项目,即园区智创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进入编标阶段,运营后预计实现15%年回报率。申报近海温氏饲料加工产业、鑫汇洋启东智慧温控冷链仓储等8个农业重大项目,其中鲲宝物流启东智能物流仓储项目厂房已建设完成,秋之友营养食品项目目前在房屋装修和设备采购。人居环境方面,持续健全“三巡两会”工作机制,优化保洁工作模式,清理河塘沟渠576处,9个村被评为人居环境先进村。以构建“共创共享新格局”为目标,“吾家小院”“绿色小公园”“多彩墙绘”等元素不断呈现,村居文化氛围显著提升。积极开展省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加快推进片区内7个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居面貌加快提升。
(六)底线思维持续筑牢。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社会治理方面。深入开展平安法治区镇创建,及时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45批243人次,阳光信访系统平台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初信初访群众满意率、信访办及调处中心调解成功率均达100%。安全生产方面。紧抓重点领域,上半年,对金属熔融、深井铸造、粉尘涉爆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隐患220条,全部整改完毕;深入推进“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共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85条。生态保护方面。多措并举开展秸秆禁烧禁抛及垃圾禁烧工作,积极申报大气减排项目,压降各类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保持稳定。深入开展摸排溯源、农田退水、排口纳管、河道清淤等工作,推动水质不断改善。抓牢危废企业日常检查,强化危废全流程规范化处置,土壤污染有效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