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等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上来,紧紧围绕“启航新出海口起步港、建设宜居新型小城市、崛起电动工具产业城”的奋斗目标,坚决扛起新的重大使命任务,团结依靠全镇人民,高点定位、奋发作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港城建设加速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民生实事持续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着力稳增长蓄动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半年来,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聚焦提质增效,依靠产业兴镇,将优势做优、强项做强、特色做特,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不断向好。上半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68.8%;非税收入1.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5亿元,同比增长36.2%;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10.46亿元,同比增长62.4%;服务业应税销售68.5亿元,同比增长1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3.72亿元,同比增长50.4%;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61.2%。积极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工作,上半年预计成功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家(其中月度新增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限上企业7家。
(二)港口建设如火如荼。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已完成水上沉桩,综合楼主体建筑顺利封顶,两个标段累计完成施工产值13亿元,占合同额60%;1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工程分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航标设计也同步完成,确保年底与码头同步投运;内河转运区码头已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即将开工建设;疏港公路、港区道路正加快推进;“一港三区”范围内道路、供排水管网等相关市政配套建设正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港口运营工作已全面筹备展开,与上海港、中外运等港航名企就航线开辟、货源组织及港口开放等重点工作正积极对接洽谈。
(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东成公司应税销售预计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82.3%;华峰超纤一期项目26条生产线全部进入生产阶段;广汇能源1#20万立方米LNG储罐外罐工程正在建设;东方雨虹PE膜项目首期厂房土建工程完成超80%;海上风电项目集控中心工程和渔船修造项目土建完工。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动工具等产业精准招引,总投资100亿元的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产业园项目、100亿元的卫华港机及重型设备装配制造基地项目、10亿元的宝安特种海底电力电缆项目、1.5亿美元的广钢气体空分项目、25亿元的中国吕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等签约落户;江苏德世机电工具有限公司等4个亿元以上电动工具产业项目成功引进。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家;申报海外人才9名,在手在谈人才11名,其中国家级2名;完成产学研项目落地3个。“启东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动工具)”授牌,启东市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成都赛区城市赛、启东电动工具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二、全力夯基础扩优势,城市颜值实现新提升
半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打造美丽宜居小城镇省级样板”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编制规划有序发展。高起点谋划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吕四港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和吕四港镇片区城市设计规划,多管齐下解决建设项目用地瓶颈。征拆进程持续加速,今年以来累计交净地4块,已完成香堂路东延、袁家灶村、六斧头村等地块共计408户的签约腾房工作,洋吕铁路拆迁(二期)397户已完成签约396户,签约率99.7%,洋吕铁路拆迁(三期)正式启动。土地资源不断整合,上报第一批编制单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540亩和耕地占补平衡185亩,完成新二院、交通安置区2个地块挂牌。启动实施弃宅进镇,研究制订了农民弃宅进镇工作推进方案,把12个渔业村纳入弃宅进镇范围,盘活现有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
(二)功能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抢抓通州湾一体化发展和建设北沿江高铁的新机遇,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区域交通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新改建道路10余公里,人民路、来鹤路、延寿南路、香堂路东延、老环城南路东延等道路均已进场施工,鹤飞路西延、鹤港大桥已完成方案设计,12座农村危桥正在评审中。功能配套日趋完善,百源五星级酒店建成使用,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24万平方米鹤南苑已完成主体九层,1万平方米海港花苑已开工建设,桂林苑已完成工程规划许可办理,兴港嘉苑已完成总平图审查,洋吕新村已完成征地手续申报,渔港嘉苑已完成设计招标要点编制。
(三)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拓展新城区为主、改造老城区为辅,通过亮化提升、集镇改造、长效管理等措施,打造宜居城市形象和品质。景观工程改造提升,经七路、军工河路、南二环路西延绿化工程及南二环路、经七路、军工河路、北串场河路、环城西路亮化均已开工建设,南串场河环境整治、北串场河驳岸景观等4个工程已进场施工,镇区护城河沿线亮化,人民路、来鹤路等5条道路亮化,小集镇亮化提升工程预算编制中。集镇改造步伐加快,4个撤并集镇镇容镇貌整治工程正加紧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9个,改造中13个,评审中8个。镇区地下管网已完成第三方养护招标,镇区无物业小区第三方管护已挂网招标。长效管理落实有力,道路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增加违停监控21处,设置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1处,累计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200余起,处理马路市场、乱堆乱放、超门框经营800余处,查处“红壳子”500余辆、强制报废拆解400余辆,镇容镇貌常管常新。
三、大力创特色树品牌,乡村振兴蹚出新路径
半年来,我们立足推动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抓好示范村、先进村创建工作,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示范创建稳步实施。根据村级农业基础、产业特点、发展情况等多维要素,确定了如意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吕复村为产业兴旺先进村、六斧头村为治理有效先进村,为深入推动示范村、示范片区建设,今年以来累计申报各类乡村振兴建设项目26个,项目投资金额达1980万元,已开工项目6个,确定中标单位项目3个,挂网招标项目15个。完成12个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方案设计,正在深化完善特色田园乡村方案。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全域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富民产业高效发展。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推进高标田建设,2020年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2021年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不断壮大“吕鲜”稻米产业,通过统一种植品种、规范种植技术、明确收购价格等方式,筑牢联盟合作基础,线下线上开展稻米产业宣传推介,增强“吕鲜”稻米品牌效应。海洋渔业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实现捕捞量8.3万吨,创造渔业经济总产值26亿元。
(三)人居环境常态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排摸整治黑臭水体5条,完成河道“四乱”整治任务7处,排查重点河道民房排口262处、雨水排口2处、企业排口64处。重点实施北部13个渔业村环境专项整治,发动群众主动开展宅前屋后和存量垃圾的清理工作。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成各村垃圾桶底座建设,逐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处置力度。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新建1688座,修缮1469座。大力开展秸秆禁烧、禁抛宣传和巡查工作,防治结合,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
四、聚力抓保障惠民生,幸福指数跃居新高度
半年来,我们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基层治理纵深推进。全面稳控信访形势,有效化解信访积案,今年以来累计接访群众近400批次,处理各类信访件99件,化解2020年年底交办国治件22件(总数32件),排查化解矛盾160余起,涉及金额600余万元,确保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零赴省进京访。迅速反应,积极调动辖区职能部门启动各项应急措施,确保全镇安全、平稳度过“4·30”极端天气时期,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12345热线、数字城管及联动指挥等平台,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运转的新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走访服务12264次,收集网格事件39618件,有效处理12345热线4000余件,数字城管受理470余件,环保平台受理130余件,联动指挥平台接单130余条。
(二)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执法检查,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培训班3期,检查企业和经营场所3988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5299个,处罚企业22家(次),处罚金额40余万元。完成全镇391家工贸企业风险辨识管控,督促300余家企业完成江苏省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信息系统申报。加强沿海堤防巡防,扎实推进借名登记渔船、涉渔乡镇船舶、“三无船舶”“三清零”排摸整治工作,累计排摸借名登记渔船101艘,整治涉渔乡镇船舶24艘、“三无船舶”105艘,清理违规网具525口。严格检查船证、人证、救生、消防、通导设备,整改违规船舶54艘。确保北斗开机率,累计完成北斗更新35艘。江苏省海洋渔业职务船员培训班在我镇开班。
(三)为民实事扩面提质。北部医疗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消防站已开工建设,镇为民服务大楼主体结构封顶,镇文体中心完成立项,镇域公交规划方案初步形成,菜园村殡葬服务中心(邻里服务中心)完成招投标,获评南通市“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今年以来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698人次,发放救助金85.3万元。完成17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一户一案评估工作,完成2020年12个项目1120亩土地和818名安置人员的核实工作,其中161亩土地的二费发放和119人的安置保障已经到位,完成2021年9个项目1217亩的农户面积基础核实工作,确定了1031名安置对象。石堤村、锡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经立项,西宁村文体小公园项目已经启动,进士府布展工程完成招投标,送戏下乡、全民阅读、非遗进农村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新冠疫情防控有力,疫苗接种推进有序,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接种53479人次。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今年以来镇为民服务中心大厅累计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44834件,完成工程招标、货物服务采购项目162个。
五、强力转作风提效能,履职尽责彰显新担当
半年来,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效能,努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依法行政规范推进。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定期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今年以来通过官方微信、政务公开网站、宣传栏等渠道累计公开各类信息1200余件。
(二)为民执政切实践行。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业绩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注重让有活力、有担当、有情怀的干部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炼。强化“主人翁”意识,切实提高镇、村(社区)干部立言立行、一抓到底的落实力和执行力。全镇上下倾力支持助发展,齐心参与促振兴,政令畅通、担当作为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人心思进、精诚团结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三)从严治政全面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用车)、政府采购与招投标、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公共资源交易不断规范,财政性资金和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节支率不断提高。坚持正面引导、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相结合,加强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持续纠正“四风”,干部队伍作风、政府工作效能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