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质农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有没有”已经不成问题,“好不好”“优不优”逐步成为主要矛盾。
“《规划》描绘了质量兴农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近期,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新时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了明确安排。
《规划》制定实施,既是农业农村领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又是推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行动,是指导各地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行动指南。
实施小康牛奶行动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
“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规划》必将对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畜牧兽医局局长马有祥说。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稳固,肉类产量继续保持8500万吨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畜产品及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不够高,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必须唱响质量兴牧主旋律,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马有祥说。
马有祥认为,要加快畜牧业绿色发展步伐。促进畜禽养殖提档升级,到2022年创建500个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动奶业振兴,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实施小康牛奶行动,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继续支持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要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饲料原料和添加剂使用管理,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人用药和非法物质为重点,严厉打击添加目录以外物质生产饲料的违法行为;推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舆论环境;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组织100家畜禽养殖场参加第二批试点,加大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工作力度。”马有祥表示。
除此以外,马有祥认为,还要全面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统筹抓好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制定执行更高的产品标准,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加强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监管保护,营造适于畜牧业品牌建设的制度环境;深入挖掘畜牧业品牌文化内涵,讲好畜牧业品牌故事,增强畜牧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2019年选175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也是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
《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推进这一工作,种植业作为农业基础的基础,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必须着力推进种植业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并重、物质要素投入与科技创新并进、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加快促进种植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
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潘文博说,在发展理念上,要融入绿色内涵;在区域结构上,要推进绿色布局;在要素投入上,要推广绿色模式,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如何贯彻《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推进‘三替’促‘三减’。2019年,选择175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300个县实施化肥减量增效,150个县推进病虫全程绿色防控,250个县推广旱作节水高效技术。”潘文博说,要加力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实施设施蔬菜净土工程,在设施蔬菜重点省选择50个设施蔬菜大县大市,着力解决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制定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研究创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支持政策,研究制定《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与此同时,要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在总结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充实试点内容、完善试点功能、提高试点成效。2019年,将东北地区实施3年到期的轮作试点任务退出,重点支持长江流域稻油轮作、黄淮海地区米豆轮作,适当增加黑龙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休耕试点面积、利用休耕季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潘文博说。
建设300个国家农业存创新创业园区(基地)
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规划》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应重点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
《规划》要求到2022年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及订单拥有率达到65%,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低碳低耗循化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
“为此,必须积极培育融合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壮大融合骨干力量。比如,扶持一批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村产业融合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一起闯市场、提质量、创品牌,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曾衍德说。
《规划》要求,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产业园、工业园,打造升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建设。
“为此,必须打造融合载体。比如,建设产业园区推进融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设施、装备等向园区聚集,建设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产业融合示范园,认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曾衍德说。
《规划》要求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百县千乡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设300个国家农业存创新创业园区(基地)。
“为此,必须培育创新创业动能。比如培育创新创业群体扩大融合新生力量,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曾衍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