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来源: 北新镇 发布时间:2024-11-22 16:50 累计次数: 字体:[ ]

北新镇2024年总结及2025年计划

2024年11月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新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的要求,抓住高铁时代的北新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09万元,完成任务数的95.3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4.79亿元;完成限额以上批发销售额5863万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4467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837万元。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2302万元,增幅21.11%。

一、在“量质并举”上下苦功夫,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一)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

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平台、商会资源,提升驻外招商项目捕捉能力及招商能效,成功举办招商活动5场,获取有效项目信息20条,邀请市主要领导拜访项目2次。完成10亿元项目签约、注册1个;5亿元项目签约、注册1个;亿元项目签约注册2个,服务业项目签约注册2个。

(二)项目建设增添新动能

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推动前期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达效。完成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1个、2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新竣工项目2个。

(三)人才科技打开新局面

持续优化“一条龙”服务,不断完善“全周期”服务政策,倾力为高端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邀请专家教授21人分别参加“启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推荐8位海外人才申报海外人才项目;引进符合“双创人才”3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落地科创项目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000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5.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成8笔11000万元。

二、在“宜居宜业”上下巧功夫,聚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容镇貌

实施好农路养护工程,对新红路、园区1号路西延段进行白改黑,对西富康路、北桥路、七九路、永丰河路、双仙东路等5条农路进行大中修,总投资500多万元,养护里程达40多公里;继续创建红阳村特色田园乡村,总投资约400万元,已完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实施了邦道、建西、光卫、双仙、庙南、新桥等6个村共计1909户的农污治理工程,总投资约1400万元,处理量均为18吨/天,已基本完成施工。切实摸清自建房情况底数,完成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4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共计拆除新增违建18宗、存量违建24宗、上级交办违建9宗、新型城镇化违建3宗。

(二)加快征迁安置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推进北沿江高铁、启迪路、站前广场、S11、世纪大道西延段、新三和港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世纪大道西延、启迪路地段征拆工作,于10月15日开始集中签约,截至目前,共签约346户,完成签约腾房310户,已拆196户。完成丽都名苑395户拆迁安置户的选房工作。扎实推进房票安置工作,北沿江高铁线型项目开具房票31张、内河码头项目房票安置正稳步推进。

(三)开展三大复垦项目,严守耕地红线

增减挂钩复垦和废弃工矿地复垦项目任务65亩,占补平衡复垦项目任务169亩。目前已排摸增减挂钩和废弃工矿地地块256个,面积132亩,已上报地块60个,面积80.02亩;完成占补平衡71.24亩。持续跟踪整改国家下发“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图斑内确定整改的302.93亩地块(已完成复垦282.2亩)、2024年度耕地恢复补充项目的882亩地块、国家督查下发的1、2批次共计14个检测图斑并做好举证工作,对“历年耕地恢复项目未耕种”地块22个全部完成举证工作。

(四)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环境

加强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治理监督管理工作,累计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5次,发现扬尘隐患6个,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开展秸秆“双禁”工作,加强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影响;完成4个大气治理项目;实施入江入河排口分类整治,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生态环境信访及投诉125单,完成率100%。完成水环境项目污染物消减、新三和港监测站及灯杆港监测站探头延申加固、灯杆港沿线设置警示牌和拦网、神旺养鸭场三号塘的建坝封堵。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创建。

三、在“真抓实干”上下硬功夫,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破落建筑和破旧三棚整治工作,镇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新庄村、建西村获评首批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普东村作为第二批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单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9个实施项目,已完成编制预算、方案申报、设计规划等工作。全力推进农村户厕整治提升工作,12个村共完成改厕994座,其中新建758座,旱厕填埋236座,经市、镇、村三级验收,合格率达100%。完成普东(产业兴旺)和邦道(治理有效)两个乡村振兴先进村南通市市级验收前期准备工作。

(二)引进重大农业项目

按照市委高质量考核目标任务要求,我镇加大项目服务和招商力度,引导企业扩大技改投入。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个,已完成项目1个,在手在谈重大农业项目2个。

(三)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实施2023-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吨粮化、智能化、生态化、田园化”的标准,努力打造设施配套齐、生态环境优、综合效益高的高标准农田区。改造提升项目区面积5600亩,新建项目面积1300亩,总投资约2000万元,涉及永济村、富民村、三和村、邦道村四个行政村,目前两个项目均在稳步推进,完成工程量85%。

(四)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让传统农业“牵手”新质生产力,稳住基本盘,全力做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经济薄弱村“双提”工作,进行“把脉问诊”,实地调研,制定一村一策:振兴村成立强村公司,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农产品,迈出了我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一步;小花滧村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普东村公开发包乡村振兴智能大棚等。

四、在“稳如磐石”上下真功夫,持续巩固社会发展大局

(一)民生保障高效运行。截至目前发放特困资金161.8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18人663.67万元,孤儿1人2.65万元,困境儿童46人69.4万元,临时救助金27人8.72万元,慈善救助248人9.50万元,尊老金308.98万元。完成居家养老提升服务行动91人,监测流动儿童494个。便民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五度”式的服务,共办结事项19000多件、咨询件约1300多件,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满意率99.90%以上。做优“网格+代办”工作模式,实践“上门征集意见”等工作新模式,擦亮北新镇服务品牌,进一步树立“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办万家事、解万家忧”的网格代办工作理念,各村对接弱势群体需求,共代办帮办尊老金、居家养老、意外伤保险等事项4500多件,同时积极向省市县选送服务案例并被录用12例。

(二)基层治理持续深化。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镇进一步优化村居调解员队伍,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网格工作站日常使用,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累计上报事件4701件,化解矛盾纠纷223件,7件事件获评市“一事一奖”。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做到“小事及时解决、难事及时上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共排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894个,全部整改完毕。

(三)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执法部门办公场所设立执法监督岗,及时更新公示行政执法事项、流程和执法人员岗位工作信息,重大执法决定和行政行为都经过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听取法律顾问法制审核意见,确保重大执法决定和行政行为合法合规。

2025年工作思路、关键举措和目标结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我镇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着眼新质生产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走好具有北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北新新实践中不断攀高争先。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聚焦经济建设,筑牢发展根基。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展,倒排时间进度,落实项目入库。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民主工业园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培优扶强质量,深入挖掘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潜力,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聚焦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拓宽信息渠道,深入挖掘招商资源,加强协同多方合作。构建常态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在手在谈重点项目设立2个目标,即终极目标确保项目落地,底线目标确保项目不因主观因素流失。重点推进在手在谈项目,确保明年签约注册。

(三)聚焦人才科技,推进创新驱动。提前谋划人才资源对接,完成科技人才相关考核认定工作。创新方法,加大人才摸排力度,充分掌握企业人才的分布、结构现状以及人才需求。通过社会各界推荐以及三方机构推荐,丰富海外人才资源库以及创业大赛项目库。健全政策,形成招才引智长效机制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开创城镇一体化新局面

(一)服务中心保障大局。积极策应启东西枢纽区域发展建设,进一步做好北沿江高铁配套工程、S11、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服务,做好与启东经济开发区交界处土地腾挪拓展发展空间,为开发区片区发展做好保障,下好“任务书”,定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挂图作战、有序推进,为启东加快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贡献北新力量。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系统谋划、科学治理,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农民主体、好用管用的总体思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项目引领整治,着力解决道路、水、房屋等民生实事问题。

(三)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排查整治省断面河道污染,加强巡查,减少污染下河。及时完成大气站搬迁申请工作,落实新站点搬迁工作。强化土壤、农业固废污染防治,严格管控企业及外来危废固废处置。稳步推进秸秆双禁工作,确保镇域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三、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是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提高项目服务水平,扎实推进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增速,确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通过产业项目建设,较好地实现村级经营性收入增长,增加长期稳定的收入,为镇村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继续全力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完成全年改厕任务。

二是高标准农田抓紧抓实。积极开展2025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论证,严格按照建设质量标准、序时进度,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强化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管护和利用,完善管护措施和制度,落实好管护经费和考核,确保耕地农田管得住、用得好。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以市委“党建引领,兴业强村”若干措施为抓手,紧密结合北新实际,进一步谋划好发展方向。通过做大做强资源经济、持续巩固物业经济、规范发展产业经济、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充分利用我镇“省特粮特经特色小镇”品牌,发展农业电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快速提升。

四、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实现幸福指数新跃升

(一)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做好“一件事”改革、代办帮办和镇村“三化”建设等工作,积极培育挖掘工作亮点,擦亮“畅新办”服务品牌。全面开展村级便民服务站提档升级建设,进一步推进“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推动法治服务更加有效。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解决法律难题。法治护航企业发展,推动开展“益企法治行”活动,突出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梳理“异常指标”和潜在问题,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三)推动镇域治理更有实效。着力提升工单处置质效,完善工单流转处置机制,强化工单核查,紧跟处置进程,及时协调解决疑难工单,确保工单处置有力有效。完善指挥中心预警预判机制,及时发现处置潜在风险隐患。用好“一事一奖”,提高网格长为民服务水平,加大网格宣传力度,扩大网格宣传覆盖面,提高网格知晓率与满意度。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面向未来,我们不惧挑战,挺膺担当,北新镇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扭住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活跃全局,乘势而进、育新而进、攀高而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启东新实践贡献北新力量!